重新定義音樂存在的價值

/廖嘉展(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團長、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從不知量力的心出發

詮釋蝴蝶一生的精采

   一晃眼,自2013年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成立以來,得到諸多鄉親、大埔里各級學校、諸多好友的支持,讓樂團得以存續。

   一度,我們曾想要有堅強的陣容,希望有大咖的首席進駐,但被經費與人選難覓困住。在迂迴之際,2016年與暨大附中合作,成立「Butterfly 青年樂團」,吸引了一群埔里各國中優秀的學子參加,加上暨南大學開辦的音樂專長甄選入學的方案,從國小到大學的音樂學習體系建構,隱然成形。

   這期間,音樂總監謝東昇鴨子划水開始與諸多學校老師談樂團的培力計畫,獲得相當的支持。1975年何塞․愛博魯從自家車庫、11位小孩開始,啟動委內瑞拉El Sistema,這場音樂社會運動的目的不是在培養音樂家,而是要讓這個社會可以變得更好。在台灣有沒有這樣的機會,尤其是讓來自偏鄉、弱勢家庭的孩子,透過音樂開啟生命之窗呢?

蛹之聲音樂培力計畫要帶動多元且平權的文化參與。

   不敢置信的,2016年就有16所學校參與,樂團與校方簽署合作備忘錄,學校在校長的支持下,指派一位老師帶平日的練習,樂團則一星期一次派老師前往教學;每月兩回近兩百位學生從仁愛、魚池、國姓、埔里4鄉鎮,聚集在暨大附中進行聯合團練。而寒暑假辦理的音樂營,結束後均舉辦「蛹之聲音樂培力計畫成果發表會」,其匯聚的力量,感動了每位演出者與觀眾,餘音迴旋不已。

   從「音樂共和國」到偏遠學校,從「向生命智慧學習」到社福機構的演出,整個Butterfly交響樂團的力道,總體反映在「蛹之聲音樂培力計畫」,我們看見學校與孩子們,老師與樂團的振盪成長,我們對自己在生命與藝術間,有更多的反省與體悟;我們對音樂存在的價值重新定義,也因此對自己與自己存在的家園有更多的期待與盼望。

   謝謝每一分支持的力量,謝謝每一位付出的心,謝謝每個鼓勵我們掛著眼淚的微笑,謝謝每次不忍停止的真情掌聲,也謝謝走過這條足跡的每個批評,請容許我們有機會改進,讓我們的樂音更加的美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