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的琴音—仁愛鄉南豐國小

   仁愛鄉南豐社區,是埔里通往霧社必經之路。人口1千5百多人,主要是賽德克族裔,這裡也是著名的賞蝶勝地。

   在「蛹之聲」籌備初期,樂團音樂總監謝東昇透過教會系統認識了洛金牧師,以往古典音樂的學習,受限成本、師資等因素,要在原鄉推廣幾乎是不可能的,當洛金牧師了解到「蛹之聲」的理念,決意支持,並開啟了與南豐國小的合作,擇定大提琴作為學校特色音樂。

    當指導老師謝東明背著大提琴首次與學童見面時,就引發嘖嘖稱奇。

  「老師,這是什麼東西?」

  「喔,我知道了,這是吉他啦!」

    看著這把特大號的「吉他」學生們搶著自問自答。

   剛開始學校因為經費拮据,連一把琴都沒有,樂團和「新故鄉」也還在跟樂器商洽談租琴事宜時,眼見就要開課了。謝東明就提議:「沒關係,可以先練弓!」就帶了一大把弓來,一人一支,先練指法、練感覺,不浪費等琴的時間。

   拿著弓練抓弓數月之久,孩子們對大提琴並沒有多大興致,直到向廠商租借的八把大提琴到貨,負責「蛹之聲」學校對口的劉淑慧老師回顧:「孩子們一抓到琴都很興奮,也很認真學。」

   小時候根本沒機會學琴的劉淑慧和幾位導師、學校護士、教會的師母還形成「南豐」師長共學團,全程跟孩子們一起練,並擔任平日指導及複習之責,一步一步奠定基礎。

2018年南豐國小校舍整建,學校暫遷到社區活動中心,一旁的賜得磊安教會就成了臨的「音樂教室」,左為謝東明老師。
賜得磊安教會師母陳慧音(前1)也加入2017年夏季音樂營的學習行列,結業時與南豐國小學童與廖嘉展(後)團長合影。

   原住民孩子天生音準好、節奏感強,沒多久就練到一個水平。很快地發現八把提琴是不夠的,於是洛金牧師開始上網募琴,東明老師聯絡以前教過、後來沒繼續練琴的學生捐琴;「蝴蝶樂團」則繼續努力遊說廠商擴大租琴數、降低租琴費……到了2017年南豐國小已經有26把大提琴了,解決兩、三人共用一把的窘境。

   但在學校無力、樂團乏力購買樂器下,幾年下來也累積了不少租琴費用,積欠的購琴費、租琴費一直到2018年12月,「新故鄉」董事長廖嘉展得到第二屆「堉璘台灣奉獻之鼓勵獎」,將其300萬獎金移轉到「新故鄉」名下作為公益事項的推動,當中110萬作為推動「蛹之聲」相關工作,包括解決兩年多來支援「南豐」大提琴、國姓「北山」小提琴積欠樂器商之租賃費36萬3千8百元,並添購大提琴提供給南豐國小特色音樂教學使用。

   而在2019年6月24日,公益聯盟周才忠組長、「新故鄉」專員一起拜會南豐國小,商討三方合作事宜。其後,在公益聯盟鄭龍水理事長的大力支持下,與南豐國小、大成國中、麒麟國小(108學年第2學期)自108學年第1學期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資助學校弦樂、豎笛講師費,分擔部分的經費,讓「新故鄉」的募款壓力減緩,也讓學生的學習時數能穩定,共同推動偏鄉音樂翻轉教育。

   南豐國小大提琴屬初階班,跟位居市區的埔里國小蓬勃發展的弦樂團,音樂水平自然有段差距,但仍有8位表現佳的學生在東明老師的評估下,認為可以加入每月跨校的聯合團練行列。
   「一開始我們的學生都覺得自己很厲害,是宇宙第一強的。」淑慧老師回憶第一次帶他們參加聯合團練,看到其他學校A組學生的專業表現,她不禁大吃一驚,「哇,怎麼差這麼多……」回頭一看往常像驕傲公雞般的孩子們,全都垂下頭來。平常在校內沒有比較,一出來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面對無精打采的孩子,淑慧老師想想不行,得要積極做心理建設:「人家學很久了,我們跟不上是自然的嘛!」、「只要努力,一定可以跟他們一樣啊!」……終於,在刺激之下學生們看到自己的不足,念頭一轉很快就激發鬥志。
   每次參加聯合團練時,洛金牧師總開著小貨車替大家運送大提琴,而師母陳慧音則幫忙接送學生,全程照顧孩子們的需求。


經由參加每月的聯合團練,讓南豐國小的學童看到他校學生的進步,也激勵自己對琴藝的追求。

   那2、3年間,南豐國小在穩定中成長,尤其大提琴班第一屆的馮守漢,在家長支持下,國小畢業跨區轉學到埔里鎮大成國中,接續弦樂的學習,個性溫文的他談到:「我喜歡上台演出,在台上和大家合奏,莫名就很開心。」在師長、家人共同呵護下,這份對音樂的喜愛,持續滋生中。

   到了2018年,南豐國小因學校改建,臨時校區就移到南豐社區活動中心,緊鄰其旁的賜得磊安教會就成了臨時的「音樂教室」。臨時校區面積小且緊鄰,也影響了練琴環境。這時淑慧老師又升任教導主任,行政事務繁重、常需出差,無法再像之前時時盯著;加上班導師異動,並非每位老師都有能力或願意帶著孩子額外練習,以及學童家長的支持度不高……種種因素下,南豐國小大提琴教學遇到瓶頸,學生程度呈現停滯。

   2019年8月,學校終於回到新校舍上課,這年年底指導老師謝東明退休,新接任的張伯達老師也設法要提升孩子的程度,但最大的問題仍是練習時間不夠。雖然各年級每週固定只上一堂課,但每個月花費的講師費就約2、3萬元,全靠「新故鄉」籌措,倘若加上其他仍需協助籌募音樂培力經費的學校,每個月支援各校的講師費開銷就近10萬,對非營利組織「新故鄉」而言是一大負擔。經費不夠就無法多開課,校方如何更共同承擔,再創師生共學的契機,將是「南豐」下一階段的挑戰。

賽德克的琴音能否持續穩定飛揚,再創師生共學?是南豐國小下一階段的挑戰。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