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貼畫高手-郭淑柏

埔里鎮大成國中的下課鐘響起,教職員及學生紛紛擠進影印室要印公文、考卷,面對一室紛亂,郭淑柏有條不紊地一一協助,溫婉的臉上始終帶著耐心。

1952年出生的郭淑柏,乍看之下似乎毫不起眼,但這位文靜的學校職員,在40年前埔里蝴蝶產業正盛時,可是一流的貼畫高手。

茶仔蝶是救命蝶

蝴蝶貼畫高手郭叔柏。〈攝影/何貞青〉

郭淑柏家有五位姊妹、兩位兄弟,她排行第二,大家都叫她二姐。父親郭秋璟原是富裕家庭出身,卻因生意失敗,又幫人作保,落得房子遭查封,一大家子被迫搬到家後院的豬圈棲身,那時她才7、8歲,就開始艱困的生活。

國小畢業後,愛唸書的郭淑柏無法繼續升學,跟著父母去仁愛鄉的眉原製作香茅油,但收入仍然不穩定,常常連買米的錢都沒有。有一天家中米缸又要見底了,煩惱不已的郭秋璟走到溪谷,看見滿坑滿谷剛羽化的茶仔蝶(細蝶),想起埔里有人在收購,立刻回去吆喝全家一起捕捉,果然換到買米的錢。

「茶仔蝶可是我們家的救命蝶!」後來郭淑柏常聽父親這麼說。

近4年的時間,他們一邊製作香茅油,一邊賣蝴蝶貼補家用,直到郭淑柏18歲時,香茅油實在賺不到錢了,才又回埔里,5個姊妹分別去到不同的蝴蝶工藝店當女工。那時節,斑斕繽紛的蝴蝶手工藝品,是無數埔里女兒的青春交織而成的。

當時蝴蝶工藝店非常多,大部分是家庭式的,連招牌也沒立,只要雇幾個人就可以接訂單了。通常小型店面約莫10人左右,規模大一點、有招牌的,就可能雇用到3、40人以上。

善用比例尺的訣竅

聰慧靈巧的郭淑柏很快學得一手製作貼畫及蝴蝶桌布的好本領,但就算手藝再好,受雇於人始終只能領微薄的工錢,所以在父親規劃下,22歲那年她正式離開工廠,帶著妹妹們自立門戶。

獨立之初,沒有資本的她們買不起大量蝴蝶,只能拿著銅板到南村里附近的鄉下雜貨店向小學生收購,從單隻的蝴蝶杯墊做起,賣出去後再慢慢製作較高價的產品。

郭淑柏晚上黏蝴蝶,白天帶著去日月潭等觀光景點兜售。一天,有位日本人看到她製作的福祿壽喜字畫,被精細的手工吸引,循線主動找上門,指定要她的作品,開始了接訂單的時期。

由於父親郭秋璟受過日本教育,與日人直接議價、處理訂單都沒問題,郭淑柏只要專心貼畫即可。雖然她常自卑只有小學畢業,但天生具有美感,加上做工精細,很快累積出聲譽,日本人接續找來,台北的貿易商也聞風而至。為了因應大量訂單,郭秋璟常常騎著機車到各地收購蝴蝶,最遠騎到屏東、台東去大批交易,和當初一隻、兩隻向小學生買已不可同日而語。

雖說蝴蝶貼畫只是複製作品,郭淑柏卻在重製中創造了自己的風格。當時埔里的貼畫參差不齊,許多工廠為了趕工,製造過程非常粗糙,甚至只求相似,圖案走樣也不在意。但她嚴謹踏實的個性始終堅持慢工出細活,加上聰明的父親為她們買了一把製圖用的比例尺,增加了精準度,這是別家所沒有的訣竅。

茶仔蝶(細蝶)收購的價格雖低,卻是郭家在最窮困時期的救命蝶。〈攝影/顏新珠〉

有藝術天分的女工

郭淑柏的蝴蝶貼畫作品「蒙娜麗莎的微笑」。〈攝影/顏新珠〉

看過她作品的藝術家曾讚嘆,她對顏色的敏銳度、對光影層次差的掌控非常有天分,在當時業界少有人及。以她拿手的「蒙娜麗莎的微笑」為例,畫中人眼眸中的一抹藍,衣裳折痕中的一縷紫,還有臉龐的光影交錯,髮絲的亮澤紋路,在在都是真功夫,即使學美術的人都不一定有這般細緻的手法。

「我二姐當時在埔里貼畫界是頂尖的,她一拿到原畫,就知道要挑哪些蝴蝶配色,製作蝴蝶桌布100種的速度及辨識能力,也沒人比得過她!」郭淑柏的大弟郭庭琰驕傲地說。

埔里很多人想仿她的功夫都仿不成,還有業者輾轉透過第三者買了她一幅蒙娜麗莎回去參考,但做出來神韻就是不對。日本人也曾把她的作品拿到歐洲博覽會的日本館展覽,消息傳回埔里甚為轟動,父親更高興地合不攏嘴,但一向淡然的她只是笑了笑,繼續埋頭苦幹去貼畫。

她們姊妹幾年之內就讓家裡擺脫貧困,在現今埔里崎下的中山路買了一棟房子,正式掛牌成立「大明蝴蝶工藝社」,那年她28歲,不久之後結婚,並進入大成國中工作至今。

可惜「大明蝴蝶工藝社」成立不過4年,蝴蝶產業就整個沒落。隨遇而安的郭淑柏沒有多想,倒是父親郭秋璟捨不得女兒一身本領,加上對於蝴蝶的特殊情感,他把之前收購的20多萬隻蝴蝶標本,珍藏在家中近20年,直到921大地震,房子受損無處堆放,才狠下心全部清理掉。

許多年來,郭淑柏一直安安靜靜在學校任職,過去的產業盛世於她,亦不過是浮光掠影。只是,偶爾看到熟悉的蝶隻迎面飛來,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親切感,彷彿青春的歲月倏忽閃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