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鳴山水

全世界的蛙類約有2,200種,台灣四季高溫多雨,加上河川、山地、森林環境變異很大,很適合蛙類生存。

擁有台灣79%青蛙種類的桃米,在山林溪澗和濕地,終年可以享受青蛙鳴唱山水的樂趣。目前桃米生態村熱門賞蛙地點為中路坑濕地、茅埔坑濕地、草湳濕地、桃米坑溪主流及各支流河床、社區內茭白筍田、各民宿及紙教堂附近的水池。

歡迎來桃米,一起聽青蛙在唱歌。

桃米的特色青蛙

腹斑蛙

3月入春,夜色中的桃米到處都可聽到給~給~給的鳴叫聲,民宿的客人一聽到這響亮的叫聲,常會問是誰在放CD,怎麼一直叫不停?

牠的雄蛙有雙鳴囊,鳴叫時下巴就像兩顆大氣球,叫聲響亮以吸引母蛙。921地震後腹斑蛙被村民選為「里蛙」,「給給給」的叫聲,意味著給大家工作,給出新希望,是村子裡的招財蛙。

出現地點:桃米的民宿、生態池、濕地、溪流。

出現時間:3月至11月

 

莫氏樹蛙

一過中秋,桃米的夜晚彌漫濃濃秋意,莫氏樹蛙也出來赴秋夜的期約了,在山區民宿咕~咕~咕如火雞般地鳴唱著,為屬於牠的季節暖身。

莫氏樹蛙堪稱台灣最性感的青蛙,穿著一身綠衣,後腿還套上橘紅色的褲襪,又有一對明亮的大眼睛,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樹蛙了,有牠在的場子總是充滿驚喜,讓冷冷的冬夜,一點都不寂寞孤寒。

出現地點:桃米的民宿、生態池、濕地。

出現時間:9月至翌年5月

 

金線蛙

金線蛙屬保育類的青蛙,別的地方不容易看到,但在桃米還算常見。沒受到污染的生態池、茭白筍田是牠最喜歡的環境,尤其是茭白筍田裡有浮萍是牠最愛的保護色。當牠沾著青萍,蹲踞在綠葉上,十足可愛。

金線蛙一身翠綠,有兩條金黃色的背側摺,像西瓜皮的造型很逗趣,小朋友喜歡叫牠「西瓜蛙」,個性機警害羞,只要聽到腳步聲,「唧」一聲就跳到水裡,久久也不上來。

出現地點:紙教堂周邊水域、田份仔濕地、樹蛙亭附近濕地、茅埔坑濕地、筊白筍田。

出現時間:3月至11月。

 

褐樹蛙

清明時節雨紛紛,褐樹蛙也趕上梅雨季,來到了桃米的溪床上,為牠們繼起的生命尋找機會。

牠們有一對特大號的眼睛,小朋友稱牠是「大眼蛙」,前腳特別膨大的吸盤,是為了牢牢地攀附在溪流的石頭上,可以站得住陣腳。尤其雄蛙在繁殖季節善於變裝,可以從褐色變成鮮黃色,看得人眼花撩亂,牠們卻樂此不疲。

出現地點:中路坑溪、茅埔坑溪、種瓜坑溪、桃米坑溪。

出現時間:3月至9月。

 

梭德氏赤蛙

10月,桃米溪谷的月夜熱鬧又浪漫,梭德氏赤蛙正在溪流舉行嘉年華會,只見每顆石頭上都會站著梭德氏赤蛙,各自以45度角凝視著夜空,當然也少不了熱情的求偶戲碼。

梭德氏赤蛙鼓膜後方有一黑色菱形斑,是最好的辨識特徵,而且看來都像剛從美容美體中心瘦身出來,每隻都是小蠻腰的標準身材,令人一見難忘。

出現地點:中路坑溪、水上瀑布、茅埔坑溪。

出現時間:9月至翌年2月。

 

古氏赤蛙

桃米山區只要有小水溝或含有鐵質紅褐色的水域,就很容易發現愛淌渾水的古氏赤蛙。牠也是青蛙界的宅男宅女,終其一生就在小小的範圍裡活動,守株待兔地等著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因為有夠懶的後果就是腫了一圈,加上牠頭大扁平,長寬相等,頭長約為體長一半,所以也稱「大頭蛙」。古氏赤蛙的背部有個黑色的八字斑,叫聲咯咯咯如老母雞般,眼睛有紅色的虹膜,很好辨識。

出現地點:中路坑濕地、山區的民宿、茅埔坑溪、種瓜坑溪。

出現時間:全年可見。

 

賞蛙須知

夜間賞蛙是桃米熱門的生態旅遊

賞蛙最重要的有二項原則:第一是安全,第二要善用圖鑑及工具。賞蛙時請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1. 山路、水池及河床崎嶇不平,尤其進行夜間觀察時應小心謹慎,謹防滑倒及遭蟲蛇咬傷,切忌急躁或任意走入路跡不明的地方。
  2. 備齊相關裝備:
  • 聘請當地熟悉路況並具有辨識蛙類與生態解說專長的生態解說員帶領前往。
  • 請穿著長袖衣服、長褲,腳穿長統雨鞋,手持手電筒和可打草驚蛇的木棍。
  • 怕蚊子的朋友請備防蚊液,為防下雨,可準備簡易雨衣。
  • 圖鑑、摺頁、筆記、原子筆及照相機等。
賞蛙時要注意安全,腳要穿長統雨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