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飯‧蒸氣‧蝴蝶桌布

一走近「亞田商店」,就可以聞到陣陣的米飯香氣,這間專門批發零售白米、白飯、糯米飯的店舖,在埔里算老字號了。

一般人可能難以想像,「炊飯」這聽來充滿古意的傳統行業,有段時間在埔里可是跟蝴蝶桌布產業有著密切關係。

炊飯造就的獨門生意

1950至60年代,在現今仁愛圓環旁的西寧路上有家「同美油行」。那年頭埔里還沒設加油站,大家要買柴油、汽油等機械用油,都得去到油行。老闆鄭明塗很有商業頭腦,除了賣油,還兼開機車修理店;此外,他還有一宗著名的生意――炊飯,批發供應給鎮上大大小小的餐飲小吃店。

1950年出生的林雲田,18歲那年有天拿著桶子來到油行,想為家裡的鐵牛拼裝車加點油,鄭明塗很早就注意到這位老實又勤奮的年輕小伙子,剛巧店裡缺人,於是開口邀約:「阿田,你來幫我作炊飯吧!」從此,炊飯成了他一輩子的頭路。

那年,埔里蝴蝶產業還處於顛峰,不論是標本或貼畫,都以埔里為加工中心,不過,製造蝴蝶桌布的最後一道加壓密合手續(類似現今的照片護貝),則要送到台中去,因為當時埔里還沒有壓製的機器。

蝴蝶桌布的製法,是以一片透明的塑膠布為底,黏上所需要的蝴蝶標本。女工們會先依訂單挑出蝶種,將翅膀黏上,軀體則以印刷的紙肚替代真肚,再用豬毛充當兩根觸鬚,貼上標有蝴蝶學名的紙片,最後再蓋上一層同樣大小的透明塑膠布。觀賞之外,也具有圖鑑辨識的功能。

1969年,林雲田到同美油行的第二年,有蝴蝶業者認為桌布送到台中去太遠,運送過程也會增加蝴蝶移位的風險,建議鄭明塗買台機器來加工,因為炊飯所產生的蒸氣,正好可以用在蝴蝶桌布的熱烘膠合。

後來鄭明塗果真跟鐵工廠訂了一台機器――以油壓器跟5層中空的鐵板所組成的簡單機組。操作時,將桌布整齊疊在鐵板上,每層鐵板疊10張,全部可放50張。擺好後利用油壓器將鐵板往上升,碰到最頂端固定的鐵板、並壓到最緊,接著將蒸氣由一頭導入中空的鐵板,再由另一頭排出,經過20分鐘的熱燙及壓製,桌布就會溶解密合,再經過冷卻,就完成了。

其實原理及操作都非常簡單,但當時這是埔里唯一一台熱壓機,所有工廠的蝴蝶桌布黏好後,都得到這裡完成最後一道手續,也算是獨門生意。

從事炊飯業40多年的林雲田。〈攝影/何貞青〉

女孩子都在蝴蝶店裡

原本就負責炊飯的林雲田,自然也開始接手這項額外工作。一般而言,只要注意熱烘的時間就可以了,萬一不小心烘過頭,蝴蝶會燒焦變黃,就要賠人家。當時熱壓桌布一片收費2元,但整片完整桌布可是非常昂貴,他月薪才600元,自然要小心奕奕。

他20歲去當兵前兩年,生意非常好,各工廠的桌布黏好後,會通知他們去收,平常每天約有4、500張,最鼎盛時曾經一天收到2000張,依每20分鐘完成50件的速度,加上還得同時兼顧炊飯,所有師傅常得趕夜工才能完成。

而收桌布這差事,就落在年輕力壯的林雲田身上,他常常騎著三輪腳踏貨車,從油行沿著中正路、經過國光客運總站,再往枇杷城去一家一家載回。他記得工廠最密集的地方,是在枇杷城、由余木生眾多親族經營的,另外噴水餐廳附近的欉姓家族也很大宗。

每一家蝴蝶工廠都大同小異,空氣中瀰漫著消毒水、防腐的樟腦丸味道,還有好多女孩子在黏蝴蝶,「當時要娶某的話,去蝴蝶店找就有啦,全埔里的女孩子都到那裡去了。」林雲田打趣地說。

但等他當完3年兵回來,發現蝴蝶桌布已大量減少,反而是外銷的聖誕飾品逐漸增多,他不再每天去載桌布,改去載外銷飾品的木屑廢料回來當炊飯燃料。

26歲那年,老闆鄭明塗決定舉家遷回草屯故鄉開建材行,正式將炊飯的行業交接給他,他從受雇的伙計變成合夥人。3年後,林雲田決定自立門戶,在西門里中正二路的現址經營「亞田商店」至今。

獨立開店時,蝴蝶工藝品早已不再熱門,林雲田想還是兼著作作看吧,從老闆手中買下熱壓機。但接下來3、4年,蝴蝶桌布有一搭沒一搭,最後完全沒生意了,荒廢的機器又佔空間,只好當成廢鐵賣掉。

埔里早期盛產的蝴蝶標本。〈攝影/何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