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管樂響起—仁愛鄉仁愛國中

   仁愛國中在2016年加入「蛹之聲」音樂培力計畫之前,學校的社團只有原舞社及籃球社,當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行政總監、清淨老英格蘭城堡負責人王慧群去電校長,想要安排一場音樂會讓學生接觸管樂。其後,一群可愛的年輕人就帶著管樂器來到仁愛國中又吹奏又介紹,激發學生的好奇與興趣。

   原本李孟桂校長一直在思索:學校的社團還有甚麼發展的空間?對大多數的人而言,都認為原住民有很好的藝術音樂天分、絕佳的體能,但又要如何發展這些特殊的天賦呢?
   管樂演出後隔沒多久,音樂總監謝東昇去電詢問校長,是否有意願加入  「蛹之聲」開辦管樂團?

  「可是我們沒有任何樂器啊!也沒有正式的音樂老師,甚至沒有固定的音樂教室。」這些條件付之闕如,讓校長根本不敢奢想要發展音樂性的特色社團。

   「沒關係,我來想辦法。」謝東昇向暨大附中及仁愛高農借了一批樂器,東湊西拼的,仁愛國中管樂團就此成立了!

謝東昇在仁愛國中管樂團成立後不久,支援管樂團教學,從節拍、基礎樂理開始教起。
曾任國立實驗國樂團低音提琴首席的謝東明不畏路途投入偏鄉管樂的教學。

   但山上的孩子很皮,加上路途遠,一開始的指導老師沒多久就投降而離開,謝東昇趕緊跳下來救援;第2年,年輕又抓得住孩子心的謝慕祈老師,帶著樂團慢慢步上軌道。其後由曾任國立實驗國樂團低音提琴首席、國防部示範樂隊法國號首席的謝東明接任,「好好先生」的他,每週四從台北開車到山上來,上完傍晚的課,晚上又繼續帶有興趣的孩子練習,好幾個家住清境的學生都自動留到晚上9點,課程結束後東明老師再開車載孩子回家。

   在仁愛鄉加入「蛹之聲」的有都達(平靜)國小、清境國小、南豐國小、中正國小和仁愛國中,其他4所國小的學生畢業後大多越區選擇進入埔里就讀國中,仁愛國中因此招生率低,在音樂養成的銜接會較困難。這顆在瘠土中初萌芽的音樂性社團,也常面對嚴苛的挑戰,包括升學主義的思維仍左右家長的態度。

   「好不容易12年級打好的基礎,到3年級時遇到升學的壓力,家長都不願讓學生繼續專研音樂。」3年來擔任指導老師的謝東明點出推動困境。

仁愛鄉加入「蛹之聲」的小學,畢業生常選擇下到埔里就讀,讓仁愛國中

管樂團的招募人數不盡理想。

   2019年,「蝴蝶樂團」小號手王仁軒接手仁愛國中管樂團,一樣面對社團招生不理想、學生對管樂的認識不足等課題,但9位學生1年來在這位年輕老師的帶領下,從剛開始專注力不夠,學習也不認真,慢慢轉變為覺得管樂好好玩,甚至有3位報名參加南投縣音樂比賽,當中1位還拿到第2名。

   「每1年都是新的開始,也深信明年會更好。」4年前與「蛹之聲」結緣的王仁軒樂觀地表示。

   這1年起,他同時擔任清境國小管樂社的指導老師,教導8位3到6年級的小朋友豎笛和小號。在清境國小,校方全力支持音樂社團的發展,6年級導師也是學校音樂老師的王瑞,每週還會有兩天帶領管樂社練習。

   看到小朋友熱愛管樂,家長也不嫌把樂器帶回家練習會吵,「這是我看過的管樂社初學者,進步最大的一間學校。」王仁軒肯定地說。

   從南投仁愛鄉山區到雲林海邊的台西國中、古坑鄉的東河國中,這幾年來投入偏鄉音樂教育的王仁軒,更加體悟偏鄉學校資源少、沒有長期的音樂師資、學生潛力被埋沒、家庭支援系統薄弱等推動困境。去年才取得嘉義大學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系碩士,為了音樂教育的理想又進入東海大學音樂系碩士班就讀,他深知投入偏鄉音樂教育將是人生的志業,要帶給孩子更好的學習機會。

   這幾年的教學歷練,王仁軒從學生的身上學到一門功課:「不是去教音樂的技巧,而是讓學生們喜歡上音樂,開心地享受音樂。」

   在清境的山頭並不安靜,是小號在響,笑聲在起……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