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回埤塘之美——後壁鄉長安社區

長安社區原本舊有的埤塘面積達7.5公頃,但隨著土地的開發,漸遭廢棄土填平,僅保留林家祖厝前的風水池,經居民認養整理,在埤塘周圍種下山芙蓉,重新尋回埤塘之美。

撰文/吳適意  攝影/彭雲祺

   十二月,雪白中透著粉紅花蕊的山芙蓉,在芙蓉埤畔綻放,渡冬的候鳥悠哉地舞弄埤水。

   繞著芙蓉埤散步,或者倚坐在埤塘邊的漂流木桌椅聊天休憩,已成為後壁鄉長安社區居民最愛的休閒活動。「我是最幸福的啦,每天開門就可以看到這麼美的景色!」住在埤塘邊的阿香驕傲地說。

   對照於三年前,這裡還是堆滿廢棄物的污濁水塘呢!

   北臨八掌溪,南與急水溪為臨的長安社區,是嘉南平原中的小聚落,早期村內存在多處的滯洪池,但隨著土地的開發利用,七點五公頃的埤塘逐漸被填平,唯一僅剩的林氏祖厝前約一公頃的風水池,雖免遭填土的厄運但卻被隨意堆積廢棄物,不再活絡的水塘散發著惡臭。

   89年長安社區成立社區環保義工隊,九十年成立社區活動推動小組,對於社區的環境展開評估、調查,循著社區原有的風貌及生態維護的理念,展開搶救具有蓄水、滯洪、調節溫度、提供物種棲息的埤塘。

   他們種植布袋蓮淨化埤塘水質,著手準備在埤塘周邊種花植樹,但卻面臨這個區域因為長期被傾倒工業和建築廢土,導致植物無法存活,其後大家集思廣益研究買客土填充,悉心照料。

布袋蓮完成第一階段淨化水質功能後,因繁殖力強、阻礙其他水生植物生長空間又阻塞水面,社區改以人工溼地淨化水質。

   九十二年,居民們利用社區的一棵老山芙蓉樹當母株,在埤塘周圍種滿山芙蓉,從此,「芙蓉埤」成了它新的身分。

   「我在社區都被叫做憨頭仔,現在社區裡的憨頭仔是越來越多。」任職於鐵路局的長安社區理事長林振文描述,投入家鄉繁瑣的社區事務,讓他因為常請假,一年少掉好幾十萬的收入,但他始終不悔繼續往前邁進,沿著芙蓉埤挨家挨戶拜訪,呼籲住戶不要再把垃圾拋入水塘,也發揮相互監督的力量。

   「理事長他懂得與人分享,做社區工作一個人被罵,不如十個人被罵,他總是凝聚一大群人一起走出來。」擔任台南縣環保局生態社區專業輔導團的綠手指生態關懷協會常務理事趙英伶指出。

   長安社區的義工也由初期的三十多人,攀升到目前的八十多人。在義工的無私投入下,從環保工作著手,社區的藍、綠帶做串聯。

   九十三年長安以「水鴨.燕子.舞弄埤水」為主軸,和其他五個社區並列為台南縣生態社區示範計畫,他們抱持著「生物共生環境的營造,改變以人為主的生活理念」,在執行策略上社區組織先行開會討論確定後,再召開社區說明會;為了提升社區居民生態意識與環境保護的行動,開辦相關研習。

在居民協力下,社區的空地及髒亂點成了一處處美麗的小花園。

   而初期作為淨化水質的布袋蓮,透過走莖繁殖迅速,阻塞水面,讓其他水生植物無立足之地,在芙蓉埤水質獲得初步改善後,長安社區改以人工濕地來淨化埤塘;在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荊樹人教授的輔導下,長安社區創造出完整的濕地系統,集埤塘濕地、人工濕地、農田濕地和田渠濕地於一處,成為一個備受矚目的濕地示範區。

   而佔長安社區垃圾量百分之四十的廚餘,在製作廚餘堆肥的號召下,全村四百八十五戶中有一百零八戶加入了行列,而社區每人每日的垃圾量,也從零點九公斤降到零點七八公斤。

   「這是咸豐草茶,」對著來訪的客人,長安社區總是端出採自芙蓉埤畔的咸豐草茶待客,「我們芙蓉埤週遭已經三年多沒灑過農藥和除草劑了。」留著八字鬍的林振文鏗鏘有力地表示。

   自認為是大地工作者的林振文認為,教育是環保重要的一環,社區內的安溪國小緊鄰車水馬龍的縣道,為了顧及學童上下學的安全,社區發展協會特別從芙蓉埤規劃了一條通往學校的小徑,小徑沿途就是生態教學園區,一路上的植物都分別標示了名稱;一路走過埤塘、濕地、民俗植物區、蔬菜區、農田……還有蜻蜓、蝴蝶、青蛙……相伴,獨特的自然步道成為一條最快樂幸福的上學之路。

義工的悉心照顧,讓原本堆滿廢棄土、垃圾的埤塘,成了社區居民散步的好場所,這份成果也是社區的驕傲。

   「我們希望做得更好,以提供國內甚至國際一個生態教學、示範的場域為目標。」林振文期許。

   而原本老人化的社區,外移嚴重,無人居住的空屋空地成了四不管的髒亂點,在居民與義工的協力下,廢棄的豬舍成了社區的小園地,原本堆滿雜物的空地成了花木扶疏的花圃,十四個閒置空間在居民的巧思下,幾乎看不到刻意製造的水泥、塑膠和鋼鐵材料,而是利用撿來的木頭、石頭、廢棄的磚塊、陶片……拼造出令人驚豔的綠色空間。現在居民不但會踴躍認養社區內的花草樹木,也會主動提出社區內尚可利用的閒置空間之綠化建議。

   「我們不刻意去營造什麼,回歸到用最自然的方法保留自然環境。」林振文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論是不施農藥、以木屑鋪道、以濕地淨水、保留荒野區供動物棲息,還是以漂流木當桌椅、拿枕木當舞台,尊重自然、愛惜大地的觀念已深植長安社區。

原文發表於《台灣生態社區的故事》/新故鄉文教基金會200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