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民間版重建願景

緣起

   在921大地震中,埔里鎮的全半倒戶數居全國災區之冠,許多居民家毀人亡,市鎮景觀也滿目瘡痍,百廢待舉。在受災民者的生活得到初步安頓之後,埔里開始踏上重建的漫漫長路……

   在紛雜的重建工作中,若能有一份完備的「重建綱要計畫」,不僅可以作為未來全鎮發展方向的指引者,更可以是多元觀點下,基本共識的凝聚者。可惜的是,受埔里鎮公所委託的規劃團隊未能發揮此一功能,在規劃過程未見其積極地投入現況的調查工作,也未能主動與埔里蓬勃的民間團體互動。規劃工作遂淪為象牙塔內的文字寫作。

   與此同時,埔里的地方人士對於重建的企盼卻未曾歇止,為了不讓這股民間力量停滯下來,在地的團體「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與「耕藝藝術協會」遂主動與專業團體「淡江大學建築系」與「都市改革組織」合作,邀集數個民間團體經過數次聚會討論,集思廣議提擬「民間版的重建願景」,藉以彌補重建綱要計畫與在地觀點脫節的缺撼。

行動

   此一民間行動包含了數項活動,一是研擬願景草案,由核心團體與專業團體合作提出;其次是舉辦兩場討論會,除了邀集民間團體代表討論外,也借鎮公所場地開放更多居民、社區參與修正。此外,也藉一次小型工作坊(解說人才訓練)開放討論修改。最後,由在地20餘個民間團體發起共同連署,提出了「民間版重建願景」,於3月16日交付埔里鎮重建委員會討論與決議。

基本期許

   重建不僅僅是讓空間回復地動之前的狀況,而是洗去種種積弊,一番嶄新的風貌;我們也期許:重建不僅僅只是空間的重建,更是社會關係、社會價值的重建。因此,對於重建後的埔里,我們期許它成為一個有自然風情,兼顧城/村生活需求,得以展現在地文化,適合養老學習,並且產業生機蓬勃的生活所在。在其中生活的人們經由合作重建的過程,培養出對社區認同、對自然尊重、對教育重視的情懷。

願景一 建立盆地全域綠色網絡,讓小孩可以在綠意盎然的城市中成長

   盆地中心,我們稱之為「綠脈」或「綠手指」,大致都與外圍聚落的主要聯外道路軸線一致。另,都市計畫區內規劃有一條半環狀的綠帶,穿過多個街廓,是市街中難得的帶狀開放空間,其端點又與學校、公園等相連。若能徵收開闢,可作為全鎮性的帶狀主題公園,也可扮演鄰里使用的休閒空間。其主題可以設定為「展現本地所層積的歷史」,吸引遊客以散步或自行車的方式觀覽使用。

行動01. 城鄉間的聯絡道路與十米以上街路,一律加以植樹綠化。

 行動02. 徵收並開闢都市計畫區內之環狀綠帶用地。

 行動03. 委託制定埔里綠色綱要計畫。

讓孩子可以在綠意盎然的城市中成長,是埔里震後重建願景之一。

願景二 延續歷史經驗,創造豐富的水環境

   早期以農耕為主的埔里盆地,溪河與水圳系統扮演了日常生活與農事灌溉重要的角色。因此,人與水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我們期望這些水圳與溝渠能重新規劃與整治,並結合日常生活機能,再現昔日舊有水圳風光,同時成為觀光資源的一部份。

行動04. 重新打開市區內加蓋的水圳,並加以清理?維護。

行動05. 採行「生態工法」整治水圳與溪流,逐步回復生態平衡體系。

行動06. 制定區域內「藍色綱要計畫」,以長期保育自然生態資源。

願景三 善用「花」的資源,營造出一個四處可見花草的美麗山城

埔里盆地由於氣候日夜溫差大,十分適合高級花卉之栽培,近年來因政府大力輔導推廣,迄今已形成一個高級花卉生產專區。由於產值高、獲利多,栽培面積已超過860公頃,成為南投縣新興極具潛力的行業,若能同時配合埔里鎮及其鄰近豐富的觀光遊憩資源,發展花卉農業觀光事業,引導遊客體驗農業生產過程而獲得教育與休閒等功能,不僅能提升產業的附加價值,帶動農業升級,同時更是重新營造埔里花都新面貌的好機會。

行動07. 主要道路進入市區的節點、轉角、空地等重點位置優先綠美化

行動08. 加強幹道之綠化,串成完整的市區綠網,普遍種植誘蝶花卉

願景四 充滿自然生態的居住環境--建立社區自然步道與解說系統

   埔里盆地諸多自然條件來看,是極有潛力發展不同類型的自然步道,例如栽植多種植物的中興大學實驗林、水圳與鳥類生態豐富的林仔城、百年楓香樹林的蜈蚣崙等等。這些社區自然步道的成形,都將有助於我們更認識我們的環境,進而培養對鄉土的情感。

行動09. 推動「營造自然步道運動」,鼓勵各社區經營自然步道

行動10. 災後重建的學校配合經營為重點綠地

蜈蚣崙步道遠眺埔里城鎮。

 願景五 透過造街運動,讓中山路等舊街路恢復商機

   許多市區街廓於地震中受損嚴重,有幾近全毀者,亦有倒塌或拆除超過半數者。因此,有機會配合重建,發展新的街廓格局,可考慮透過微幅的換地操作及住商的新關係來尋求更合理的街廓形態。此外,多數市場倒塌必須重建,這些市場的周邊多是熱鬧的商街,如何在市場與周邊商街建築重建的過程中,創造一個嶄新、安全實用且具特色的市場,同時鼓勵週旁商街配合造街,共創商機。

行動11. 鼓勵各社區造街,選定意願高者提供獎勵。

行動12. 引進符合未來觀光或精緻旅遊的新產業,促進老街振興。


願景七 建立便捷的自行車交通網,以推廣區域內的自助旅行

   埔里盆地地勢平坦,坡度起伏不大,騎自行車穿梭於田野小徑是種愉快的經驗。未來,若能以自行車作為自助旅遊的交通工具,將是種符合健身與環保,同時又能親近自然的最佳方式。藉由路網的成型,串連起各個社區,成為鎮民便捷的交通網。

行動15. 於市街主要道路與聯外道路,普設自行車道,並使其構成路網系。


願景八 新建埔里運動公園

   埔里都市計畫區內有一體育場用地,目前為各時期所興建的各類公共建築物所佔據,可資利用之開放空間已所剩無幾,加上幾處體育設施已地震時毀損嚴重,無法提較大型之戶外體育活動或競賽。 在未來重建的過程中,配合現有體育場用地變更為行政機關用地,實有必要於埔里近郊擇一較大型且開闊的土地,作為興建運動公園的用地。而目前我們認為有下列幾處適合的地點:

方案一:虎頭山頂台地(原台灣省勞工育樂中心興 建用地)

方案二:和平東路以東與埔里高工以南之 農業區用地

方案三:南港溪畔高灘地

行動16. 評估選定運動公園用地,配合作必要的 都市計畫變更

行動17. 爭取中央編列補助經費,徵收用地並開闢之

地勢平坦的虎頭山頂台地是欣賞埔里夜景的熱門地點。

 願景九 引導街屋重建,塑造綠意、美質的街角空間

   災後埔里街區約有六分之一的建築須重建,其對市街風貌有一定的影響,若能透過勸導或獎勵的方式形塑整體性,將是形塑埔里新風貌的重要行動。

行動18. 邀請優秀建築師提擬能反映埔里風土的建築形式

行動19. 宣揚「埔里厝」,鼓勵民間建築配合,必要時透過建照勸說

 

願景十 埔里人熟悉的實驗林改造為怡人可親的林間藝術市集

   中興大學實驗林是埔里市街內唯一較大型之綠蔭地,而都市計畫也編定為「公八」用地。因此,以實驗林的空間區位與條件來看,市街區內公園用地普遍不足的狀況下,此處是一塊難得的開放空間。未來可結合埔里鎮內蓬勃發展的藝文活動,將此處規劃為一處藝術市集,同時修建實驗林內之日式建築,讓平時與假日的文化/社區活動,能於此地舉行。

行動20. 埔里藝文界聯合爭取中興大學同意空間 改造及委託經營

行動21. 委託進行「實驗林園區改造設計案」

行動22. 編列經費,修整實驗林內的日式建築

願景十一 大幅改善村落進程的幹道,並建構村落間便利的綠色道路網

   通往市街外圍村落的聯繫道路,由於年久失修或欠缺全盤規劃,常見的詬病是過於狹窄、寬窄不一、崎嶇不平或缺乏綠蔭酷熱難耐。因此,希望藉由全區域性道路系統的規劃與設計,並整頓這些聯外道路,同時建立各村落之間的聯繫道路網。

行動23. 調查分析外環村落的道路系統,選定路往及路型

行動24 配合村落重建計劃,協調路政單位逐年改造道路網

 

願景十二 改善市容景觀,提升居民環境全意識

   鎮內主要商業區與市場週遭,充斥著各式招牌與攤販,長期以來由於缺乏管理,不但有礙市容觀瞻,更影響了附近的交通。我們希望能將這些市招作初步的規劃設計與整理。而攤販的問題,則需要輔導其成立管理委員會,制定管理規則。另方面,長期而言,則須建立居民的環境權意識,以期能持續關心都市景觀。

行動25. 邀集市招製造商,制定具地方特色的市招設計管制規則,推廣街道市招設計。

行動26. 輔導攤商成立管理委員會,制定管理公約。

 願景十三 充實村落公共設施,成為適於農作、安老與學習的居住區

    埔里鎮是由集中的市街區(都市計畫區),以及外圍的二十幾個鄉村聚落(非都市計畫區)所組成。長期以來,市街區獲致大部份的公共建設與行政資源,相形之下,外圍聚落常因忽略,而得不到完善的基礎建設,如產業道路、灌溉水圳、山坡地保育、乃至學校設施、社區活動中心等。

   因此,近期應以鄉村聚落所提出之需求,充實地方之公共基礎建設。長期而言,必須正視此一資源分配不平均的問題,依鄉村聚落目前所面臨的種種重建課題,投入必要之軟硬體設施,以改善當地的生活環境品質,逐步使其成為適於農作、安老與學習的居住區。

行動27. 訪談與調查鄉村聚落之現況,依其需求增設各種公共設施

行動28. 全盤考量鄉村聚落所需之軟硬體設施,逐年編列預算改善之

 願景十四 修整部分歷史地點,再現大埔城的舊城意象

   「大埔城」是清朝吳光亮所建立的理蕃軍事與政治中心,現今之市街輪廓結構上,仍依稀可見其城牆位置,或指認出重要歷史建築所在地;此外,城內因發生過數件歷史事件,成了市街居民重要的生活記憶。如何透過都市設計的方法,修整拆除城牆所遺留的巷道與歷史地點,再現大埔城的舊城意象。

行動29. 以都市設計的方法,修整部份拆除大埔城牆所遺留的巷道

行動30. 設置歷史事件地點的解說牌

 

願景十五 新設高水準博物館,充分展現複雜多元的文化發展歷程

   位於中山路的埔里鎮公所、警察局和戶政事務所都在這次震災後崩倒了。無論將來新行政中心是否於原地重建,都可以考慮於原地新建埔里地方博物館。該地約為100公尺X30公尺,長向面對中山路,基地本身正好跨過清代「大埔城」的邊界,加上日治時期的棋盤狀分割,以及戰後的都市計畫等多重刻痕,再加上本次地震後保留的部份殘蹟,可以設計為一個十分具有歷史感的地方博物館。

行動31. 邀集地方人士及學者專家組成「埔里博物館推動小組」

行動32. 爭取原鎮公所、戶政事務所用地作為建館用地。

行動33. 爭取中央補助設為區域性文化設施。

願景十六 尊重族群生活需求,設置各族群之公共會所

   自古以來埔里即是一個多族群競逐的場域,至今在生活空間上仍有族群聚居的現象,市區與外郊的聚落間即依著同族群的往來而產生緊密的連帶關係。未來在都市計畫公共設施開闢中,實可以配合社區屬性及族群活動,規劃若干個供族人使用的會館,強化街/村之間的關聯。族群會館的具體內容有待新加界定,可以向在地之族群文史工作者請益,掌握埔里地區獨特的族群關係歷史。

行動34. 徵詢人類學者及族群意見,研析設置會館 的方向並找尋可能用地

行動35. 成立族群會所推動小組,密切結合都市計 畫公共設施之開闢

行動36. 推動各族群所在地之學校,積極扮演 族群之學習中心與資訊中心

 

願景十七 讓埔里人尊嚴而便利地在社區中養老,甚至嘉惠外地人加入

   台灣即將因人口成長趨緩成為高齡社會的國家,老人照顧勢必成為另一個社會問題。舊有之老人福利安養機構,不僅須支出龐大的興建費用,而其日常收費也非一般人所能承擔。另一常見之弊病是,老人安養中心通常缺乏較符合人性的照顧方式,而無法讓老人尊嚴地生活。同樣地,依照埔里衛生所的統計,埔里地區六十五歲以上之人口數將達十分之一。地震前,由老五老基金會與埔里鎮公所於蜈蚣社區所推廣的「五老五寶」。

行動37. 協助各社區推廣「五老五寶」概念與作法

行動38. 以社區為單位提供必要的資源與設施

921地震後埔里居民期望暨大在地化,發揮大學城的功能。

願景十八 暨南大學在地化,發揮「社區大學」與「大學城」之功能

   近年來埔里的文藝創造風氣極盛,發展出豐富的文化活動,不僅充實了居民生活的文化面,更吸引更多文化人士進住。為此埔里確實有條件進一步發展為藝文城,配合此一趨勢,規劃「埔里社區大學」融入市鎮空間中是一項嘗試。這一所大學將以地方文化的傳習為主,它一則具體地建構一座大學,但刻意避免像暨南大學一般孤立於埔里之外,而是蒐購鎮區內的零星土地,分別設立各學院,融入社區成為真正的社區大學,而埔里有其「大學城」的一面。

   以全世界動植物之生態分佈而言,台灣具有相當程度之豐富性與特殊性,而其中又以南投縣為最,實有設置「生態學院」的潛力,因此,將全縣範圍視作其「生態學院」的戶外教室,而埔里大學提供必要之課程、師資與空間資源等。

行動39. 暨南大學更名為「埔里大學」

行動40. 徵購不易重建之基地,供埔里大學新設學院之用,融入鎮區

行動41. 埔里大學逐步增設「生態學院」、「觀光學院」

 

願景十九 以「產業聯盟」方式,整合區域內的觀光資源系統

   埔里鎮內多樣的產業類型,於地震前已以「產業聯盟」的方式,推動觀光旅遊頗具成效。未來,可以製作觀光導覽圖與成立「觀光諮詢中心」(information center)作為服務窗口,讓產業觀光以更有系統的方式推動與整合,將是努力的方向。另方面,可以震災作為主題設計舉辦各類活動,將「災後觀光」的人潮,引入埔里地區,以振興觀光與產業文化。

行動42. 持續以產業聯盟的方式,推動觀光旅遊

行動43. 製作觀光導覽圖與成立觀光諮詢中心

 

願景二十 運用花卉產業與資源,積極發展花的觀光產業

   埔里花卉的產能與品質,遠近馳名。而花都的營造也是政府未來經營埔里的施政重點之一。除了突顯與營造花卉產地的共同特色外,讓花農能共同參與經營「花卉市集」,以吸引觀光人潮,這將是個振興產業與花卉文化的起點。

行動44. 邀集各花卉產銷班成立「花卉市集」, 並共同經營與管理之

行動45. 於眉溪沿岸成立「花卉園藝產業區」, 以營造共同特色

行動46. 定期舉辦「花與綠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