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林中開創新機 日本西粟倉村的地方創生

撰文.攝影/辛妍

 

   「我們拒絕被合併!」

   1999年至2010年的「平成大合併」,日本的市町村數量從3232個驟降到1727個。在一片深信行政合併可以縮減財政支出、提高效率的主流思潮下,岡山縣英田郡西粟倉村超過60%的村民,在合併高峰期的2004年,為了維繫既有的生活方式及擔心人口加速外流,悍然拒絕與其他村町的合併。

   這座高齡化超過35%的山村,反其道而行,反而開創出一番新局。

   面積57.93平方公里,人口一度高達3千人,95%的土地屬森林區,當中人造林佔85%,森林無疑是西粟倉最大的資產。然而隨著低價木材的引進,導致日本原木價格的急遽下滑,讓西粟倉林業日漸沒落,人口外流,不到鼎盛時期的一半人口。

   「如果林業再生,村子就能再生。」但如何讓當地居民了解要做什麼?又如何吸引外來者來此創業?都是挑戰。

西粟倉公所是地方創生的重要推手。
西粟倉產業觀光課課長荻原勇一,見證村人從反對到融合的轉變。

   其後,西粟倉村向日本總務省申請「地域再生管理事業」計畫,擔任該計劃顧問的阿米達(アミタ)株式會社、西粟倉村公所和村中的有志之士,每月定期召開會議,當時的村長道上正寿力主,50年前為後代子孫種下的這片森林,絕不能放棄,要讓來訪的人都能體會到大自然的恩惠與西粟倉的魅力。

   歷經數次的討論,2008年西粟倉提出「百年森林」計畫,隔年,正式推動。第一步是透過間伐,讓留存的樹可以有成長茁壯。西粟倉村提出「森林管理協定」,由地主、公所、森林組合三方簽訂長達10年的契約,由公所負責管理、森林組合負責間伐,而地主無需負擔任何費用,還能分到銷售木材所得的一半,另一半則作為「百年森林構想」的事業金。

   為了取得私有林地地主的支持,前前後後召開了50場的說明會,至2015年為止,村公所託管的林地達1347公頃,45%的私有地都加入此計劃,而木材銷售所得更達託管前的10倍。

   而間伐的木材要如何活用,創造附加價值?

西粟倉廢棄的影石學校,換身為地方創生的重要基地。
「森的學校」成功的6次產業化,帶動西粟倉產業的發展。

    2009年10月,由村公所、外部再生顧問公司「tobimushi」、76位村民共同出資的西粟倉「森的學校」株式會社,在廢棄的影石小學創立,肩負專門加工、開發間伐材產品之責。度過創業的黑暗期,「森的學校」直到2014年才轉虧為盈,不囿於林木業傳統,其產品融入情感,並透過故事行銷,讓遊客喜愛這裡,因而支持當地的產品。「森的學校」成功的6次產業化,在2015年總營收創下2億6301萬日圓,支持24名正職、8名兼職員工的就業,而主力是中年婦女。

   間伐材除了加工成商品外,和妻子移居西粟倉的環境學博士井筒耕平,所成立的「村樂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木屑、殘渣發展成燃料材,投入西粟倉的柴薪鍋爐事業,提供給3家溫泉館使用,實行能源地產地消,不僅降低煤油的使用量也節省經營成本,更創造了新的事業體。

   透過網路、媒體的介紹,對外傳達西粟倉美好的田園生活。「來就好」、「來創業」、「好好賺錢吧!」為口號,藉以吸引對鄉居生活懷抱夢想的入。參加創業甄選者必需撰寫事業計畫書,以及在西粟倉村創業的理由。入選者可獲得3年基本生活費的保障、村公所也會媒介創業空間和銀行的貸款。

從高齡、過疏化的山村,西粟倉在跨域合作下,找到村莊的價值,再創生機。

  「剛開始大多數的居民對引入外來者在此創業,都持反對,費了一段時間才漸漸融合。」西粟倉村產業觀光課課長荻原勇一表示。

   一個過疏化嚴重的村莊,因公部門的寬容與開放,與民間共同攜手,找到村莊的價值並再創。近10年來,已經有34家公司在此創業,年營收超過8億,創造180個雇用機會、超過百名新住民移居。昔日高空屋率到現今一屋難求,從木工房、民宿、帽子店、酒吧、種草莓、養鰻魚到社會性就業的提供……等行業的投入,不僅減緩人口外流,更帶動地方產業振興與生態的多樣化。

   「我們是一座有活力又快樂的村莊。」荻原勇一自信地說。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