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地.泉水.無某崎

愛蘭台地位於埔里的入口,舊稱烏牛欄,是由貫穿埔里的眉溪與南烘溪切割而成,她的外型側看有如一艘開進港口的大船,因此埔里人叫她「大船入港」,「意思是有進沒出,住到埔里來的人,一定會富有」。在埔里多雲霧的氣候,及921震災後拆屋的塵砂風揚中,這台地真像是一艘船靜靜停泊在埔里湖海裏。

   西元1900年,第4次來到台灣進行人類學調查的鳥居龍藏,在這裡發崛石器時代的遺物--「大馬璘史前遺址」,發現早在23百年前,這塊台地即是大馬璘人的生活基地。

愛蘭台地上發現2300年前的大馬璘遺址。
愛蘭台地上的西鎮堂是南投縣唯一供奉齊天大聖的道教廟宇;圖為廟會遊街。

19世紀,中部平埔族人大量移墾埔里,其中來自豐原一帶的巴宰族人,即遷居到愛蘭台地落腳,建立了烏牛欄、大馬璘、阿里史三社。1916年(大正5年)的堡圖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烏牛欄台地上「大馬璘」、「烏牛欄」及「阿里史」三個聚落。其規模與當時的埔里社(後來的市街)不相上下。

   按照現在的行政分區,愛蘭台地上有梅村、愛蘭及鐵山3個社區。台地長約5公里、南北最寬處2公里、最窄處僅250公尺、面積約2.5平方公里,台地下有豐沛的地下泉脈,在台地的西側形成5口品質極佳的天然湧泉,當中鐵山社區的「紹興泉」即是昔日埔里酒廠製造全國聞名的紹興酒之水源,水質甜美遠近馳名;而愛蘭社區的洗衣池,是社區婦女洗衫浣衣的好所在,是重要的文化地景。

紹興泉因水質甘醇清冽,是釀造紹興酒的佳泉。

幾百年來,台地的泉水涓流不已,交織承載著住民一同走過的生命歲月,沉澱了許多台地人與泉水的故事與一層層生活的記憶。921地震後,這幾處泉水更成為社區居民與埔里鎮民的重要水源。2000年在文建會經費的支持下,我們提出「在地動的縫隙重建水的記憶」——埔里鎮烏牛欄台地湧泉洗衣池文化地景整建計畫,希望藉由愛蘭洗衣池、六角亭洗衣池、紹興泉洗衣池公共環境的營造,在許多地方的歷史地景逐漸消失時,在地動的縫隙中,掬滿滋養生活的清泉,保留維護這項重要的公共財產。